“拉资金”的故事(四):一脚踩空的中介

“顶着沙尘暴,我就去了,想当面问个清楚,可他们头儿竟然不见我”,老马气愤地说着。冬冬在一旁劝慰道:“算了,别想了,以后还有机会”。“是,我也知道”,老马点点头,干咳了一声,“咳,其实这事也不怨我那哥们…”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前几天,老马找到一笔7000万的资金,11.5%。很快,老马的一个朋友给了回复,他们公司想要。再下来就是老马的朋友陪着他们头儿跟老马当面谈了一次,敲定了交易中的许多环节。谈话结束的时候,老马提出双方签个财务顾问协议,明确一下权利义务。这时,他们头儿把老马的朋友拉进办公室,嘱咐道:“你跟你那个朋友说说,协议就别签了,公司正在接受审计,帐不好走。到时咱们直接给他现金算了”,他那个朋友替老马辨白了几句,大意是签协议跟付款方式不冲突。他们头儿听得有些不耐烦了,吩咐道:“就这样吧,你也别说了,不签合同,到时给他现金。咱们这么大的公司,也不会骗他”。那个朋友去跟老马说,老马倒也没有多坚持,就继续做下去了。

几天后资金打入了该公司的帐户,但老马的提成却迟迟拿不到手。所以就在那个春天的下午,顶着呜呜的沙尘暴,老马去他们公司要钱。头儿把老马的朋友叫进办公室:“你跟他说我不在,要钱的话直接去找财务”。朋友只好去跟老马说,老马听到这话后有些急了:“找财务?他以为我老马傻哪,财务跟我要合同呢,我怎么办?!!”情急之下,老马闯进了办公室质问那头儿,双方差点当场掐起来。那头儿就咬准一点:“你没有协议,凭什么说我们该给你钱?!”很快,公司的保安来了,来了就把老马架了出去,还好,有那位朋友在旁边照应,这才没出什么大事。

有句话叫做“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如果以这句话来形容“拉资金”,那么中介就是那只麻杆,而作为一只麻杆,中介担心的可就不止是两头了。

中介既需要提防资金需求方,如果看走了眼,碰到一个借钱不还的主,不但资金提供方损失大了,中介自己也拖不开干系。同时,中介也需要提防资金提供方,他们有时虽然承诺得很痛快,但如果临到签协议时变卦,就相当于把中介涮了一把,大家空欢喜了一场,虽然不会有什么资金上的损失,可信誉就降低了。

除此之外,中介还需要提防交易成功后被交易双方将它晾到一边或者被其他中介甩了。虽然大家都口口声声说着“投行靠朋友,抬头不见低头见”,但就有人一见了钱,其他东西都抛到脑后。虽然大家都说圈子小,谁做了什么很快就都知道了,但就有人就爱做一锤子买卖,他不在乎。而老马此次碰上的,很显然就是这种人。好在事情后来的结局还不算太坏,老马的朋友替他鸣不平,直接找到大老板去说情,大老板发话给老马十万提成费,算是和稀泥了。

如果是为自己公司做中介,还要提防老板的承诺能不能兑现。有一个朋友在咨询公司工作,虽说那家公司不大,只有二十来个人,但老板挺有能力,接连拉来了几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顾问业务。并且老板还当众声明:凡是员工拉来的客户,成交后按15%比例在年底一次提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位朋友几经周折终于拉来一笔170万的单,这样一算,提成费能有25万。

很快到了年底发奖金的时候,然而老板给他的红包里只有五万元。想了几天,他私下找了个时间问老板,老板推心置腹地跟他谈了一个多小时,大意是:今年实行这个制度阻力实在是大,明年吧,明年一定推行。此外,老板还说了不少暖人心的话,说早就看出他是块好材料,公司绝不会亏待他,大家一起合作好好干事。

虽然老板的话动听悦耳,但煮熟的二十万就这么飞了。

拉资金的时间一长,渐渐的找到一些规律:高于12%的很难成交;要钱的比给钱的多,所以要先找给钱的。但是为什么会这样,欲知后事,且看故事(五):下金蛋的驴。

 

“拉资金”的故事(拉资金、房地产部分)首发《智囊》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